无视中国禁令!美国买通“两个内鬼”,4个月运走中国4000吨稀土
美国反常进口中国稀土,背后是走私交易?
近四个月内,约3834吨疑似中国稀土通过两个国家转手流入美国。这一数量是过去三年美国稀土进口总量的35倍!这背后竟然有中国企业涉足,短短半年内,它们通过走私渠道向美国提供了27倍于去年数量的稀土。令外界震惊的是,涉及此事的国家几乎没有稀土资源,甚至不具备相关的生产能力,却成了美国稀土的“中转站”。
中国稀土产业的独特地位
展开全文
对中国而言,稀土是国家战略中的一张强硬牌。根据2024年的数据显示,中国稀土储量达到4400万吨,是美国190万吨储量的23倍。此外,中国在全球稀土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,2024年生产27万吨,占全球总产量的69%。而美国的产量仅为4.5万吨,占比12%。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,稀土的价值远不止于此。
稀土的加工与应用价值更为关键,中国不仅拥有全球超过85%的精炼加工能力,还垄断了约90%的合金和磁体生产。更为重要的是,稀土具有军民两用的特性。在军事上,诸如导弹、卫星、红外探测器等核心技术的生产离不开稀土材料。而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也愈发加深,超过70%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从中国进口,特别是稀土永磁体几乎全由中国供应。
走私链条背后的阴谋
然而,近期美国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稀土的数量暴增,背后却揭示出一种令人不解的情况。这两个国家并不产稀土,甚至需要从中国进口稀土原料,却突然成为美国的主要来源地。根据路透社的报道,2024年12月到2025年4月,五个月内,美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了3834吨稀土氧化锑——这一数量几乎等于美国过去三年总进口量。
这些稀土的源头究竟在哪?显而易见,依旧来自中国。操作方式十分简单:通过将中国稀土走私到泰国或墨西哥,再通过包装掩盖其来源,直接运送到美国。这一过程中,甚至有中国公司积极参与其中,成了这条走私链的关键环节。这些公司从美国走私锑的数量暴增27倍,占据了美国进口量的近90%。
国家管制与走私行为
事实上,国家早已对稀土这一战略资源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。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旨在保护资源安全,防止其非法外流。然而,某些中国企业无视这些法律,竟然与外国势力勾结,进行走私交易,这显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。泰国和墨西哥通过“第三国转口”的方式绕过出口管制,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走私活动。
国家相关部门已开始加大打击力度,专门部署了专项行动,集中打击稀土走私行为。商务部、公安部、海关总署等多部门联手开展打击行动,重拳打击伪报瞒报、夹藏走私等违法行为。同时,加强了国内外海关协作,力求消除走私网络,保障稀土资源的安全。
美国的稀土困境与破绽
美国之所以采取走私手段,正是因为其缺乏完整的稀土产业链。尽管美国拥有一定的稀土储量,但其技术和产业链的欠缺使得它无法独立将稀土加工成有用材料。即使美国政府投入了数亿美元试图建设从矿到成品的供应链,进展依旧缓慢。比如,MPMaterials公司计划到2025年底生产的钕铁硼磁体仅为中国2018年产量的1%。美国之所以急于依赖外部稀土供应,就是因为其产业链的巨大短板。
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希望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,但这些举措进展缓慢。政策频繁变化,环保争议和审批流程拖慢了企业投资,人才短缺更是让美国的稀土产业进展停滞不前。在这种情况下,美国选择走私稀土以弥补其短期的供应缺口,实在是风险重重。
中国坚决维护资源安全
面对美国的这些行为,中国方面一直坚持维护稀土资源的安全。走私者即便通过第三国转口,也难逃监管部门的追查。国家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,确保稀土等战略资源不被非法外流,保护国家的核心利益。
对于美国而言,继续依赖这种非法渠道,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。中国的稀土政策十分明确:谁敢触犯法律,谁就会为此付出代价。在未来,任何试图通过走私获取中国稀土的行为,都将面临严惩,确保资源安全不受威胁。
通过这场稀土走私事件,美国的“规则”形象已遭严重质疑。在这一全球战略资源的争夺中,谁能占据主导地位,谁将赢得未来的竞争。
评论